&esp;&esp;张道一虽然真正练成了九天荡魔真诀,但他境界却是不如“李清涟”。后者乃是太白真君之化身,论境界,自然非是张道一这小辈可比的。
&esp;&esp;慧轮还不知“李清涟”的真实身份,心中尚且还有庆幸之意。
&esp;&esp;倒是慧能,面上无波,沉默木讷,看不出庆幸还是担忧。
&esp;&esp;一旁的中年僧人此刻已经恢复了削瘦体型,听到两师兄弟的谈话,道:“乱世将至,乃是我等修行的好时机,以你们之天赋,想来无需多久就能晋升五品。届时,便是李清涟这等强人,也未必不能争锋一二。”
&esp;&esp;乱世好修行,庇护灾民,救灾救难,不光能够修炼勾招法,强化身外法相,更可借此晋升。
&esp;&esp;佛属的道果,多数都离不开普度和救苦救难。
&esp;&esp;佛国会东进,会选择庇护江阳城,也有这方面的想法。
&esp;&esp;但是······
&esp;&esp;“救苦救难,这不是小僧想要的修行。”
&esp;&esp;慧能看向身后,看到了城内的惊惶之景,“我等的修行,是建立在不幸之上的。”
&esp;&esp;若无乱世,何需求佛。
&esp;&esp;若要人求,便需乱世。
&esp;&esp;佛国东行,未必是为了救苦救难。
&esp;&esp;第142章 菩提树下,真如居士
&esp;&esp;从东向西,越接近梁州西部,山岳就越为高耸。
&esp;&esp;等到了断天峡西面,山势之雄,可蔽日月,在正午和午夜之外的时间段,山中难见日月,阴光沉沉,风无南北之分,只有上下之别。
&esp;&esp;按理来说,这种难见天日的地段该是人迹罕至,就连野兽也不一定喜欢长居,但如果不是普通人,而是妖魔鬼怪,那就另当别论了。
&esp;&esp;妖神教总舵巫山,就在这群山之中。
&esp;&esp;阴暗的山林中,姜离身影飘忽,如鬼魂般飘荡,身周有大光明现,照亮了周边的阴影。
&esp;&esp;“如是我闻······”
&esp;&esp;梵音阵阵,佛光普照,如海市蜃楼般显化出庄严之景。
&esp;&esp;姜离身在其中,驾驭着剑光,周身有银白袈裟张开,金灿灿的大字围绕,排列成一列列经文。
&esp;&esp;毫无疑问,他正是在参悟《魔罗剑典》。
&esp;&esp;他所得到的剑典内容通篇都是《金刚经》的经文,以文为载体,显化出玄奇之景。阅读者如跨越时空,来到当年佛祖讲道的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于佛座之下听讲。
&esp;&esp;清净空明之意充盈身心,令人只觉无欲无求,只为青灯苦佛,自此了断红尘。
&esp;&esp;‘洗心迷意,魔性重重,不愧魔罗之名。’
&esp;&esp;姜离感应着那盈满身心的佛意,心中却是一片清明,还发出了感慨。
&esp;&esp;佛门修行讲究明心见性,照见真我,这剑典演化出的庄严之景却是迷惑心神,将本性完全掩盖,看似庄严清圣,实则暗藏魔意。
&esp;&esp;若当真以为自己明悟了佛意,与其相合,沉浸在这无上空明之中,反倒会着了道,被经文之意洗脑,彻底失去了自我,成为了一个崇佛的狂信徒。
&esp;&esp;‘然而对于佛门中人来说,崇佛求佛本是该有之意,又岂会拒绝?更何况这经文之中所含的佛意非是虚假,若是能参悟此意,未尝不能让佛法修为精进。’
&esp;&esp;姜离睁开双眼,看着周边演化的景象,心中暗语。
&esp;&esp;他怀疑这《魔罗剑典》是业如来故意留在佛国,给佛国之人参悟的。
&esp;&esp;这世上可从来不缺自信之辈,多年以来,佛国栽在剑典上的人怕是不少。并且,就算不用来参悟,拿剑典去度化信徒,也是一件利好之事。
&esp;&esp;对于佛国的一些人来说,《魔罗剑典》的存在可能并不是一件坏事。
&esp;&esp;‘这剑典,就是一处魔境啊,业如来留给佛国的魔境。’
&esp;&esp;姜离看着飘在身前袈裟碎片,目光波动,突然开口:“将剑典的精义给我。”
&esp;&esp;在察觉到《魔罗剑典》的真相之后,姜离放弃了参悟,选择了直接向着袈裟碎片索要。
&esp;&esp;业如来可能是主动留下剑典的,并且他根本不惧自己的功法被参悟
BL耽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