宣凤岐在那个时候就想召集边关大军回衡城死守,可是他刚扶谢云程上位, 边关大将耿志山的立场尚不明确。若是耿志山拒绝回关,他也不能拿那些人怎么办, 不过幸好他的手中还有半块兵符, 可以调动衡城边关周围的人。
他佯装与呼延海密谈完后就发信息让守在衡城外的人接应他。
他既然知道了谢瑆的打算加那么他绝对不能留谢瑆活着回去。当那些两千精兵围堵谢瑆之时,谢瑆却像早就看透了宣凤岐的计划似的凝望着他,对他说,凤岐,你还是太心软了, 这场局你早就输了。
他只是不想看到更多无辜之人死去,难道这就是心软吗?他做不到完全变成谢瑆那样的恶鬼,像他这种人早就不该存活在世间了
可是他不能就这样死了,只要他还有一口气在,这场棋局他就不会输。
宣凤岐回到大周后就召集除了京城以外所有的兵力远赴衡城, 他下了死令要不惜一切代价守住衡城。但世间之事总是这般反复无常, 衡城最终还是失守了,那些活着的将领用自己的鲜血在百姓面前铸成了高墙, 即使这样那被战乱波及的百姓仍然死在了敌国的兵刃之下。
战争是无比残酷的。在剩余将士的拼命死守下,大周的根基还是守住了。
但是死的人更多了。因为支持此战宣凤岐在民间的风评也变得极其恶劣。以前就算有人再不满宣凤岐升迁之路如此平顺,他们也不敢宣之于口, 因为在朝为官者只要敢说一句宣凤岐的不说,谢玹便会用最残忍的方式让他消失。
可是如今谢玹不在了,新帝又尚且年幼,这大周朝廷已经成为了宣凤岐的一言堂了,众人在宫中虽然敢怒不敢言,但是宣凤岐却堵不住民间的悠悠众口。
宣凤岐心里很清楚外面是怎么样评价他的。
或许他要的就是这样。
大周与北召国一战后元气大伤,彼时国内天灾人祸不断。宣凤岐在那一年里宵衣旰食待在勤政殿处理政务,既然别人都把他说成把持朝政挟天子以令诸臣的奸佞了,他又怎么能不把这件事给坐实呢?
他每天都很忙。
忙着杀人,忙着改革律法。他知道对他十分有敌意的温郁是个可用之人,所以他早早就安排温郁担任户部一职。虽然他不知道他扶持的那个孩子出于什么原因故意显得很笨拙,但他知道谢云程最后一定能成为一代明君的。
因为这是一开始就规定好的故事。
他这一年只见了那个孩子三次,第一次是他扶持谢云程登基的时候,第二次是主张与北召国对战,而第三次就是冬日的一场宫宴上。他能够看到自己安排好的人一个个都在谢云程身边,而年纪尚小的谢云程眼中藏着不被外人所察觉的警惕,或许等这个孩子再长大一些,他就知道该如何利用这些人了。
宣凤岐在这一年里将那些靠近玄都有势力的藩王世家全部铲除干净了,谢瑆安插在玄都里的暗线他也都拔除了。衡城一战后宣凤岐曾经派人去诛杀谢瑆,而谢瑆却早早得知了消息溜走了,此后很长一段时间里谢瑆就像人间蒸发一般再无所踪。
这都不是什么大事,谢瑆没有军队没有兵符,他已经翻不出什么水花了。
宣凤岐记得那天他从宫宴出来的时候外面寒风凛冽,但月亮却格外明亮。他一时神往站在了宫中御花园的小方亭中看着那轮皎洁的月光照耀着他显得有些苍白的脸上。
今天的月色可真美啊。
他不禁这样想。
其实他活到现在已经是上天垂怜了。他伸出了双手,柔和的月光照亮了他那双干净白皙的手掌,这双手看似什么都没有但又好像沾满了鲜血。这些鲜血洗不干净的,那些孤魂野鬼就算是他下地狱也会一直跟着他。
在这一刻他忽然想起了很多人,比如:他小时候所得到过的亲人,童年跟他玩耍的小孩子,他的仇人完全唾骂他的百姓。
他记得自己当初是怎么来到这个世界上的呢?
哦,对了。他挖出来了大周襄王,那个如同帝王一般规格的墓葬,他之前工作实在是太拼命了所以才会心脏骤停进了医院,但他后来又醒过来了。
竹简上怎么会没字呢,如果没字为什么会用那些无字的竹简陪葬呢?
就在他回研究室的路上,他忽然听到了一阵哭喊的声音,原来是有一个孩子跳江了。人总会选择自己力所能及的事情,他虽然会游泳,但他好像从来都没有去那么深的江里游过。
周围的人站在大桥上看着下面,他看见那个孩子一点又一点地沉下去,最后冒着气泡消失在水面上。
真可怜,他没有能等到救援。
可是宣凤岐却脑中空白跳了下去。
那个孩子应该有爱他的爸爸妈妈吧,他的父母还在等他回家。宣凤岐觉得自己出生在这个世界上没有什么特别的意义,或许他生命最后的意义就是在今天碰到了意外落水的孩子并救下他。
那是十分寒冷的冬天,即使湖水没有结冰也冷得刺骨,这也是周围那么多人却没有人跳
BL耽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