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244章(1 / 2)

谢乔一次性招募了十支自定义部曲,[西凉连弩骑],并通过[兵营]的训练和一些小规模的实战,快速升到了三级,总人数为二百八十人,个个精悍勇武。

这是一支双武器的部队,以连弩为主武器,以长弓为副武器。

长弓配羽箭是远程攻击,连弩配细枝短箭则用以中近距离的突防和密集的攒射。同时,由于马匹优良,军士骑术精湛,还拥有极高的机动性。一旦箭矢耗尽,还能全身而退。

如風驰电掣般穿梭于战場,用谢乔原世界的一句游戏术语来说,叫做游龙。

总而言之,这是一支不可能被全歼的部曲,她手中最锋利的匕首。

陈国,刘宠得了那批投石车,初时确也兴奋了一阵,投石车操演时,乱石飞空,果然威力惊人。

但二十架投石车逐渐满足不了需求,他便命人依样画葫芦,自行打造。不过却是东施效颦,质量远远达不到最初这二十架的水准。

即使工匠不断改进,也鲜有寸进。

直接谢乔的使者再度出使陈国,带来了[投石车2型],售价两百金,同样可以良木折价。

陈梁两国关系愈发和睦,边境贸易繁荣,互通有无,相安无事。

西凉。

张梁伤愈后,执意要踏遍州郡,去寻觅那些尚在受苦的太平道信徒。

谢乔虽然担心他的安危,但也充分理解他的坚持,理解他的理想,放手隨他去。为护卫周全,她增派西凉骑兵相隨。

这三年间,张梁的足迹遍布中原,不断接引着黄巾军民,以及在连天烽火中流离失所、食不果腹的流民,前往他们梦寐以求的净土,安居乐业。

通过[空间传送符]瞬间抵达长城外的天平道信徒或流民,需经过黄意的初步筛选,审慎地剔除其中可能混入的奸细或身染疫疾之人。

若有答话含糊、形迹可疑者,便会被带到一旁,由专人进一步审讯,甚至暂时羁押。

隨后是检视疫疾。随军医者上前,仔细查看各人肤色、呼吸,并轻触额头探查体温。若发现有人面色潮红、咳嗽不止,或身上有不明疹块,便会立即将其引至预设的隔离区域。医者为病患诊治,力求阻断疫病传播。

而进入长城者,若家属中有精壮男丁,可以选择成为军户。成为军户,待遇极佳,且军户眷属并不禁足,服役期满,还能迁回內地。

若有一技之长,如铁匠、木匠、医者,则录入专门的匠籍或医籍,入籍榆安、龙勒二城,充实城中百业。

若两者都不是,也可以以普通百姓的身份编入户籍。

凡入籍者,子女均可送入榆安的官学。

三年时间,根据黄意的统计,二城二关之地,总人口已经突破了八十萬,且还在源源不断上涨,一路往百萬人狂飙去了。

谢乔听完这个数据,心潮澎湃,心中踏实异常。

要知道,据可信的史料记载,东汉二百余年间,整个凉州地区,包括武威、金城、陇西、张掖、酒泉、敦煌等数郡的总人口从未突破过五十万。

在素来贫瘠、气候恶劣的西凉之地,养活如此多的人口,绝非易事。

幸得早有规划,各类资源由官府统一调配,官吏百姓上下一心,统筹协调,人数虽众,也能勉力维持。

二城二关之地的主政者,皆是不可多得的治才。

谢均现基本将榆安城內的庶務,交予了何颂与张宝二人。榆安是谢乔势力的大本营,重中之重,但二人配合默契,治理井井有条。

何颂是何颙的从弟,当年何氏家族一大家子都被何颙带入西凉。何颂虽年岁尚轻,然聪敏好学。谢均便察其才干,招为掾属,令其随侍左右,观摩政務处置。起初,何颂只是在县府负责整理简牍,传达政令。渐渐地,谢均便放手让他尝试草拟文书,处理一些民事纠纷。如今数年历练下来,已然通晓民情吏治,处事老练,足以独当一面。

龙勒县丞何垣,曾是京官,治理小小县城,自然不在话下。

黄易统管整个长城防线的军政,提拔了许多原黄巾军中的优秀将领,作为中流砥柱。长城防线坚不可摧。

谢均,则是谢乔在西凉的代言人,或者说她的眼睛。卸下榆安政务后,他轻松了许多,但仍然需要每日往返各地,利用谢乔给他的子系统的【背包】功能,运送露天煤場采集的煤块,高山牧場的肉蛋奶,往[大仓]中补充,与此同时,昼夜不停地创建[屋舍]的建造任务,并监察各地情况,却保万无一失。

她对谢均是绝对放心的。

面对汹涌而来的人口,住宿成了头等大事。依旧沿用过去的老办法,先期抵达、已安顿下来的百姓,被动员起来,发扬互助之風,家家户户都尽量挤出些空间,接纳新来者。

城中空地、长城脚下,也搭建起了一排排整齐的军帐,以木为骨,覆以厚实的毡布,勉强可避風雨。

甚至,当安置不及,部分拖家带口的流民仍在寒风中瑟缩之时,被匈奴两大部族的牧民慷慨地领到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BL耽美